垃圾分类仍在探索
在统一路、公园路等街道附近,细心的人们会发现,原来统一橙色的垃圾桶旁,又多了绿色、黑色等颜色的垃圾桶,上面写着“可回收垃圾”、“有毒有害垃圾”等字样。虽然标识明确,路人却经常混淆。近日,记者调查发现,对于垃圾分类回收,很多市民都很赞同,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。
小区: 标志很明确,还有人乱投放 6日,记者来到竹岛办事处观海小区,这里一共有4组垃圾桶共24个,按不同颜色分为可回收、不可回收、有害垃圾等。在新威附路45号楼旁的6个垃圾桶里,3个橙色的不可回收垃圾桶里盛放着卫生纸、塑料袋、蔬菜果皮等垃圾;标注“塑料”字样的蓝色垃圾桶里面放有磁带、废纸、衣物等;绿色可回收垃圾桶则洒落着一些过期药物、酸奶瓶等;黑色有害垃圾桶仅有两节电池。小区其他垃圾桶里,也出现垃圾“混搭”的情况。 在古陌路44号楼附近,绿色、蓝色垃圾桶里面是相应类别垃圾,但黑色有害垃圾桶则堆满了生活垃圾。记者发现,其实在这些垃圾桶上的标注其实已经做了明确说明: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张、废塑料、废金属、废织物等;塑料包括瓶罐、塑料袋、塑料纸等;有害垃圾包括各类型电池、废荧光灯管、水银温度计、涂改液瓶、油漆桶等。 该小区物业经理夏先生介绍,小区有200余户居民,4组垃圾桶分类投放的话足够大家使用,但仍会有一部分居民错投错放。 市民: 垃圾分类全靠自觉 古陌苑小区居民孙女士说,自己也知道垃圾分类的好处,但在家里却没有分类步骤,“提一个垃圾袋到楼下,怎么分类?”孙女士坦言,“哪个垃圾桶的盖开着就扔哪儿”。 记者走访发现,在可回收及收集塑料的垃圾桶里基本没有纸张、瓶罐等。在统一路附近的一环卫工人说,垃圾桶里的纸张、瓶罐根本“留不住”,垃圾回收站能回收的垃圾基本会被捡走。“可回收垃圾桶空着的时候,就会有人往里扔不同类垃圾。” 住在宫松岭路附近的郭先生说,由于附近没有分类垃圾桶,所以不清楚具体的垃圾分类项目。他说:“用多个塑料袋分装垃圾,未免太麻烦了,需要在家里将其一点一点分开。” “即使分类了,分类后的垃圾最后是不是一锅处理了?”郭先生认为,大家应从源头即家里将垃圾分类,但目前试点阶段,要求没有分类垃圾桶的小区分类垃圾并不现实。 生活垃圾多被焚烧,有害垃圾处理难 市民分类垃圾难做到,那处理环节做得如何呢?记者了解到,目前不同垃圾有不同的垃圾车不定时收集,不可回收垃圾每日清运,有毒有害垃圾则半个月左右一回收,可回收垃圾则有物业自己处理。对于未分类的一些垃圾,垃圾车并不具备分类功能。 据悉,威海市日产生活垃圾总量已超过700吨,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威海市城市环境所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之一。目前,从市区运到垃圾处理厂的生活垃圾,首先进入垃圾坑,进行脱水,然后经过焚烧进料口进入三段炉排,进行烘干、燃烧、燃烬,最终形成炉渣。生活垃圾燃烧处理后的炉渣,较原生垃圾在体积上可以减少80%,炉渣可以填埋处理,也可以再利用,用于生产一些建筑材料。 但是,对于电池等有害垃圾,环翠区环卫局的工作人员表示,目前,威海市还不具备处理废旧电池的能力,由于废旧电池处理成本比较高,以往回收的废旧电池集中封闭处理,待积攒到一定数量,将送到青岛等地进行统一处理。硬件条件不完善,垃圾分类仍在探索
更多咨询请关注我们长葛市三方环保器材厂 请记住的我们的网址http://www.sfhbqc.com |